在寿宁这个国家级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一场让人眼前一亮的庭院革命正在悄然上演。自2023年3月7日起,寿宁县融媒体中心推出了名为“我家美庭院”的专栏,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千万工程’。这个栏目不仅是对美丽庭院建设的展示,更是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振兴,为乡邻带来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一次积极尝试。今天,我们将走进南阳镇大门村的青兰居,看看这个美丽庭院背后的主人——龚青兰,如何将自己的生活与自然完美结合。
在这个冬天的冷冽中,当大多数地方都显得萧条乏味时,青兰居却像初春般生机盎然。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蜿蜒其间,石缝中探出的小巧多肉植物,犹如小精灵般点缀着这个小天地。毛茸茸的苔藓似乎用自己的方式迎接春天,地上的花草植物更是争相盛开。这个庭院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龚青兰,总是充满热情地提及自己的草本植物,尤其是那些珍贵的苔藓——“这种绿色的小植物就像绸缎一般美丽。”她强调道,这些在花卉市场里可卖到一百多元一盆的珍品,如今在周边的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真可谓是“出门都是宝贝”。
拥有这样一个庇护所,龚青兰无疑是幸运的。她的自家庭院,不仅是她个人的精神寄托,更是她热爱大自然的真实体现。从山里挖土到盆景布置,从利用废弃物制作花盆,到自制多样的植物装饰,龚青兰用自己的双手构建了一处属于自己的绿意花园。
“我从小就热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当我身边的植物茁壮成长时,我的内心就变得无比幸福。”她笑着说道。每当人们问及她如何能在如此寒冷的冬天还保持这样的活力和热情时,龚青兰总是用心声回答:“我更喜欢这种绿意盎然的生活。这里如同我的乐园,让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在龚青兰的手中,那些早已被遗弃的废料经过她的巧手变得灵动而富有趣味。比如,她用废弃的碗模子制作成了独特的花盆,并将其独具匠心地摆放在庭院中。再比如,这些几近枯萎的芦苇,也是在她的巧手下,变得生机勃勃,甚至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青兰居不止是庭院的华丽,更是对生活态度的象征。在这里,黄墙黑瓦映衬着桃红柳绿,别出心裁的生态茶桌更是让来客赞不绝口。龚青兰和丈夫曾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几乎每天都要为自己的爱好“折腾”新事物。“人不能总保持一种状态,生活的乐趣在于不断创新。万向娱乐”龚青兰说。这种闲不住的探索与坚持,以至于她通过不断的探索,让原本生机匮乏的村庄焕发了新生。
对于龚青兰来说,青兰居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幸福,她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牵动更多村民共同参与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我始终认为,环境比庭院更重要。”她回忆那年的冬天,零下5度,她带着工具,走在河道的沿岸,开展了一场关于环境整治的行动。经历了一个冬天的艰苦,她清理了曾经满是垃圾的河道,换来了如今天的清澈与美丽。
而如今,走到大门村,人人都能感受到环境的美。越来越多的游客被吸引而来,称赞这里的美丽与和谐——“这真是一处世外桃源!”在龚青兰的带动下,不仅庭院绿意盎然,整个村落的上下也开始积极参与到环境美化的活动中来,全村的生态环境开始向好发展。
“家家户户的庭院都美,村庄才能真正美起来。”这是龚青兰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展望未来,她带着一种无畏的执着,期盼着将这片温情的土地装点得愈加美丽。正因为初心和坚持,如今的青兰居,成了一处众人心目中的美丽样板,更成为了大门村振兴、宜居宜业建设中的一部分。
通过这样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寿宁县的美丽庭院建设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更是在打击土地沙化与水污染的同时,唤醒人们心中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龚青兰,一个简单而充满热情的名字,与她的美丽庭院,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下的乡村新生活,深深启发着无限可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有像龚青兰一样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心怀梦想的勇气与坚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