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庭院经济”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作为乡村振兴的“新细胞”,小庭院是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农民增收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如今,“庭院经济”成为农民“摇钱树”,风靡全国,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庭院经济并非简单的“男耕女织”,而是立足乡村特色,面向市场需求,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式发展的新型农村经济模式。它是一种基于家庭院落及其周边环境的微型经济模式,它充分利用农户家庭的有限空间与资源,通过精心规划和科学管理,开展多样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这种经济形式不仅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更拓展到了手工艺品制作、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个领域。
庭院经济以其小巧灵活的特点,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调整生产结构,降低经营风险。以家庭为主,规模可大可小,还以自行决定种养什么,高度灵活、自由。
通过精细管理和资源高效利用,庭院经济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农民除了外出打工获得收益,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庭院空间获得更多的收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庭院经济注重生态保护,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同时也有助于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农民技能,增强乡村社会的凝聚力。
庭院经济深深植根于乡村的土壤之中,它融合了当地的自然风貌、人文历史和民俗传统,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韵味。
人才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在发展庭院经济的过程中,人是实施主体,建设好人才队伍,对于激发内生动力、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促进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模式,提升产业价值。由于地理因素、人口条件、历史传统等的差异,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庭院产业。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因此要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加强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认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经济文化协同发展。努力建设各方齐心、务实奋进的庭院经济示范村,让抓生产、争效益、尚文明的风气愈发浓厚。
庭院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为前提。政府部门应做好科学规划,加强顶层设计,万向娱乐官网做好庭院经济发展的立体规划,制定并完善有针对性的具体方案和规划进行规范指导。
庭院经济所产生的产品最终要面向市场进行销售,因此庭院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链接机制,促进庭院经济与市场的接轨。
农村庭院中开发出的“土特产”和特色产品不仅需要农民自己知道,更需要让社会知道、让消费者知道。尤其是在庭院经济发展初期,只有不断增加曝光度和营销度,才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