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娱乐跑出典型镇创建“加速度”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12-06 16:28:11    浏览:

[返回]

  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三坑镇大力引导鼓励群众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和村庄绿化美化,通过在“四旁”“五边”见缝插绿、阳台庭院植绿补绿等方式,共建成“美丽庭院”35户、“四小园”690处。

  位于葵背村的橄榄泉温泉民宿庭院是三坑镇“美丽庭院”建设中的佼佼者之一。这座经过精心设计和管理的庭院完美地融入了周边邻里环境及乡村整体风貌之中。游客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还能体验蔬果采摘的乐趣。

万向娱乐跑出典型镇创建“加速度”

  “我们根据本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挑选了十几种适合生长的花卉和绿植。”庭院主人贾云介绍,“超过九成的入住客人都称赞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周边都是美丽乡村样板示范区,绿化覆盖率高。”由于该庭院的卓越表现,贾云家庭于2024年被评为广东省“美丽庭院”示范户。

  三坑镇的蝶变是清新区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典型镇培育建设的一个缩影。日前,清远市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强调狠抓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抓好镇村风貌管控提升,坚持管控增量和优化存量同向发力,用好各方力量,持续改善镇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清新区在这进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早在今年7月,清新区就启动了“百千万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暨乡村绿化美化夏季行动,强调要切实增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感紧迫感,紧盯薄弱环节,靶向施策发力,持续抓好“三大革命”、乡村绿化美化、和美乡村创建、环境整治长效管护等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每天有突破、每周有进展、每月有成效,让群众真真切切体会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新变化。

  贯彻落实系列会议精神,把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塑形一体两面、同步推进,推动典型镇培育提质见效,清新区各相关镇出实招、出硬招,不断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位于龙颈镇的中宿居是清远前身“中宿县”的所在地,是省级古村落,其历史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距今已有2100多年。龙颈镇巧妙地提取了中宿古村落、老城墙等元素运用于墙景造型,并借鉴当地中式民居建筑风格,将坡屋顶元素抽象简化为坡檐,将中式窗花元素融入防盗网样式,完成了龙颈社区沿线栋房屋外立面的提升改造,展现出龙颈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崭新风貌。

  禾云镇同样在积极作为,通过亮化更新镇标,并在入口通道两旁打造两个全年龄休闲公园,切实提升入口通道门面形象。同时,还完善了绿美生态公园的排水系统,实施运动场地铺装,丰富宣传氛围和各类场地设施。对美丽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1.17公里,修复河岸,翻新护栏,进一步改善了水体质量。

  太平镇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之一,紧扣“1+4+7+9+N”工作要求,以“产城融合、共享幸福”为定位,扎实抓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对圩镇关键点位实施环境品质提升行动,使圩镇面貌焕然一新。

  每当夜幕降临,升级改造后的商业街流光溢彩,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散步、拍照、宵夜。第一次尝试创业的小黄在这里开设了一家饮料店,她表示之所以选择进驻商业街,是因为看中了这里的人流量大和规范统一的管理,“希望生意能越做越红火”。

  不仅是商业街焕新,目前,太平镇已基本完成圩镇入口通道、圩镇客厅、慢行步道、绿美生态小公园、农贸市场、外立面提升样板和美丽示范主街的建设和升级改造。

  从三坑镇的美丽庭院建设到龙颈镇的历史文化传承,再到禾云镇和太平镇的现代化设施更新,随着清新区全面推进典型镇培育建设,各相关镇都在用独特的方式讲述着镇域的故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提升镇容镇貌,让乡村更美、人民生活更好,重塑具有镇域特色的“向往的生活”。

  乡村要振兴,既要有人居环境改善的“面子”,更要有产业发展充实的“里子”。如何有效激发产业潜能?答案就写在典型镇的田间地头里、工厂车间中。

  秋冬时节,走进龙颈镇头巾村委会根竹坑村,一股浓郁的笋香味扑鼻而来。笋农黄雪光介绍,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村中每家每户都会架起笋棚晾晒笋干。“100斤的鲜笋只能晒出4到5斤的笋干,笋干又分为笋头、笋尾、万向娱乐官网笋衣,最受欢迎的是笋尾。我每年能晒1000斤左右笋干,都能卖完。”

  丘志坚做笋干销售已经三十年了。这天,他来到黄雪光家中,收走了140斤笋干。“我每年会收购100吨左右的笋干。笋头大部分是经台商卖到国外,笋尾以国内市场销售为主。”

  麻竹笋是清远市打造的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之一。当前,龙颈镇麻竹笋种植面积34000多亩。以往笋农上山采收需要经过陡峭的山路,靠扁担和肩膀把几百斤鲜笋挑下山,一天来回几趟,特别辛苦。

  为了助力产业发展,龙颈镇投入449万元,因地制宜建设20公里长的麻竹笋运输轨道,并配套运输车,无偿提供给村民使用,单趟运输重量可达1000斤,覆盖麻竹笋重点种植区域内的根竹坑村、小姨坑村、竹仔洲村、南湖村、坳仔村、新寨村等。

  轨道建成后,村民耕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今年,龙颈镇头巾村仅南湖村小组就复耕了1800亩山地种植麻竹笋。据统计,头巾村2024年鲜笋年产量超1000万斤,年产值约1500万元。

  在太平镇,宏全食品包装(清新)有限公司(下称“宏全”)生产车间内也是一片繁忙景象。该公司主要产品为饮料、调味品、日化品、乳品等的包装材料及饮料代加工。公司拥有塑盖生产线条、爪盖线年前三季度宏全塑盖产量达59亿个,营收达4.6亿元,成绩符合预期。预测全年营收可达5.9亿元,较去年增长8%。”宏全总经理简庆桐介绍,公司计划明年投资约1.9亿元,新增3条塑盖线条饮料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近年来,宏全专注于瓶盖轻量化工艺的优化及节能降耗的研发,从产品原料配比到产品筛选工艺进行研发优化,降低产品克重,同时保证产品质量,从而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目前公司拥有6个发明专利及52个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作为清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场,太平镇辖区共有三大工业园区200多家企业。今年以来,太平镇积极开展惠企助企政策宣传,鼓励支持多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升级,目前已培育27家高新科技企业、16家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活力日益增强,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激活镇域经济,必须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突破口,做强村居,全域提升。乡村运营正是清新区各相关镇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的一个有力抓手。

  三坑镇作为全区乡村运营试点镇,打破村级过去“各自为政”的旧有发展模式,引导14个行政村组建清远联兴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发挥“联兴+”带动作用,盘活整合各村优势资源,联合发展区域产业经济,构建起温泉旅游产业集聚区、产粮核心区、农旅发展区和渔业养殖区四大产业功能区。

  具体来说,温泉旅游产业集聚区由安庆村、葵背村、大陂村、布坑村和枫坑村联合构成,充分利用温泉资源,引进培育知名乡村酒店(民宿)品牌,至今已发展出河中温泉、新世界酒店、三禾·稻里等乡村酒店(民宿)。产粮核心区由鸡凤村、湴塘村和竹楼村组成,主产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产品,片区内目前已建有穗源现代化丝苗米智能加工中心。矮车村、湴崀村和崩坑村则连成农旅发展区,出产树仔菜、凤眼果、荔枝等特色农产品,并建有大角禾场等温泉民宿。雅文村、白米埔村和陂头村组建渔业养殖区,主打桂花鱼、冠鲫等水产品养殖,其中陂头村正在打造桂花鱼渔业文化街。

  依托乡村运营,三坑镇正在让农村资源价值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在各村百花齐放。数据统计,各类项目为全镇提供就业岗位超千个,联农带农效益明显。截至今年9月,该镇14条行政村已有12条村的集体收入超15万元,其中布坑村更是有望超60万元。

  禾云镇推动落实乡村运营有创新举措。镇党委通过选派优秀“两新”党支部党员担任村级党组织“产业”,真正把乡村运营的架构搭建起来,为激活村集体经济培育凝聚合力、激发动力。

  粤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于洪江走马上任,成为东社村的“产业”。他持续运用基层党组织书记“十个思考”,主动靠前服务产业发展,为东社村产业发展和联农带农出谋划策,探索出乡村运营的“东社模式”。通过将东社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300多亩土地整合整治,建成了连片的农业温室大棚,逐步让东社村走上产业振兴的“致富路”。

  醒目的提示标语,蓝色的指引站牌……赶在12月到来前,禾云镇工业园区的学生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阳光校车停靠点”。

  今年8月,禾云镇相关部门在走访中了解到,清远市伽蓝洁具有限公司(下称“伽蓝公司”)有16名员工子女在禾云镇中心小学读书,他们上学会经过路况复杂的107国道,家长因此有所担心。

  针对该情况,禾云镇多次与区教育、交通、公路等部门沟通,通过实地勘察,分析研判周边路况,摸排潜在的安全隐患。考虑到工业园区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伽蓝公司及周边,在确保安全、便捷的前提下,最终选定在伽蓝公司门口增设校车停靠点、设置提醒标志,筑牢学生求学安全“港湾”。

  该新增停靠点占地约100平方米,满足校车停靠要求,旁边还有保安室,可为学生们遮风挡雨,保安们也会协助跟车老师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工作,保障站点路线的动线畅通,守护学生安全。

  有学生家长表示:“自从新增这个校车停靠点后,我终于可以放心让孩子自己下楼去等校车了。”

  “让校车开到企业门口”看似是件小事,背后彰显的是禾云镇乃至清新区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解决民生领域短板问题的工作思路——只有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更多发展成果更好惠及老百姓,才能使群众真正成为“百千万工程”的受益者。

  中午时分,位于太平镇冯屋市场的林记长者饭堂饭菜飘香,前来就餐的长者们边吃边聊,其乐融融。聚焦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太平镇积极推进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中心配备长者饭堂、阅览室、康复室等7个功能区,采取社区主导日常运营,镇社工及志愿者参与运维的模式,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可及、优质高效的社区养老服务。自今年1月揭牌运营以来,累计为特殊困难长者提供精神慰藉服务202人次,开展义诊、政策宣传等活动15场次,惠及群众约2000人次。

  11月22日,正是小雪节气,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赛在三坑镇开踢,标志着该镇首届“联兴杯”村级足球联赛正式启航。当晚,新建成的三坑镇运动公园足球场灯火通明,赛事开幕吸引大批群众前来观看。近年来,三坑镇不断完善镇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当地文体事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进一步激发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助力“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

  龙颈镇在军营高速路口通往禾惠村的道路两旁安装了新路灯,照亮村民的回家“幸福路”;石崇桥及其连接线新建工程完工,方便了群众出行,提升了该区域的交通便利性;涉及21个村委会、覆盖周边3000多名村民、总长6.6公里的龙颈镇农村村内支路道路硬底化建设,已100%完成;石坎自来水厂河东、黄岗片区入户管网建设高效高质完成,大大保障了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变化“看得见”,幸福“摸得着”。越来越多群众主动参与到典型镇培育建设的工作当中,群众力量、社会资源正转化为清新区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能。

  太平镇龙湾村大圳背村的何叔、钟大伯及白坭村的罗大伯等人主动找到村委会,自愿配合拆除危旧泥砖房,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谷城矿业通过公益帮扶等方式帮助太平镇集华小学、太平镇初级中学修建足球场、篮球场等设施,持续优化校园环境,助力“百千万工程”。

  持续巩固提升第一批典型镇培育成果,大力推进第二批推荐典型镇三坑镇、龙颈镇、禾云镇培育提质增效,清新区坚定不移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紧紧立足树标杆、育典型工作目标,做好典型镇培育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典型镇内外兼修、活力“典”燃,示范带动清新区全域提升。

  日前,清新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工作现场会在龙颈镇召开,梳理盘点全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工作成效,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要提高政治站位,确保项目落地落实。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典型镇典型村培育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直面问题、攻坚克难,确保各建设项目按时保质推进;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剖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争分夺秒补齐短板弱项,举一反三抓好问题整改。

  要聚焦重点工作,抓实抓好典型培育。要围绕典型镇培育“1+4+7+9+N”工作要求,加快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和“六乱”整治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圩镇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要持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镇村及沿线交通要道绿化美化,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风貌管控,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镇域特色化、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要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提升培育成效。要完善调度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万向娱乐官网深化落实区镇领导大抓“百千万工程”落实挂点镇村组责任制等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规范资金使用,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要强化工作合力,紧盯目标、抓紧时间、倒排工期,集中资源力量,加强沟通衔接,全面提升清新区第二批典型镇典型村培育成效。

  会前,与会人员先后来到龙颈镇美丽乡镇入口通道、美丽示范主街、美丽圩镇客厅、美丽河道、绿美生态小公园等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观摩,详细了解该镇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建设情况。

  据悉,此前清新区已分别在三坑镇、禾云镇召开“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工作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互学互鉴、比学赶超,推动全区典型镇培育各项工作层层递进、整体提升,切实以典型引领带动全局出新出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