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苏州市规范园林景区拍摄行为》一文,文章表示近日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出台《苏州园林景区文明拍摄行为管理规范》,通过系统性管理措施,在满足拍摄需求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寻求平衡,为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思路。
据介绍,《规范》明确了婚纱摄影、个人写真等商业拍摄应在指定园林景区耦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网师园、怡园、艺圃、虎丘内进行,须提前通过“苏州园林旅游”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各园林景区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每日及分时段预约量(组数或人数)、限定拍摄时间,避免扎堆拍摄。
为最大限度减少拍摄对园林原貌和正常游览秩序的干扰,新规对器材使用划出明确边界。大型拍摄器材、道具,如滑轨、摇臂、反光板、补光灯、万向娱乐官网落地支架等原则上不带入园林,景区可协助办理寄存。此外还提出了拍摄过程“十不”原则,包括,不随意堆放拍摄服装、器材设备等物品,不在园内设置临时用具布景,万向娱乐官网不擅自移动园林厅堂陈设物品,不攀爬假山、攀折花木,不在园内摆摊设点、揽客、兜售商品,不追逐、骚扰游客,不长时间占据某处景点拍摄,不侵占园内道路、廊道、桥梁等通道,不占用公共区域进行妆造、更衣等,不影响其他游客的正常游览。
今年春季既有亭台楼阁又有春花烂漫的苏州各个园林景区成为了社交媒体的顶流,随手一搜就能看到成千上万条“苏州某某园林出片攻略”“在苏州某某园林拍摄到了人生照片”,其中不乏妆造十分精致、照片光影质量极高的帖文。与此同时,一些吐槽景区里商拍太多的帖子也不少,“真的烦死了,举着一大堆反光板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耦园一进门那两株玉兰下长满了商拍,等了半个小时我才拍摄到比较空白的景色。”“这到底是景区还是谁家的大型摄影棚?真的很不喜欢这种所谓的出片氛围。”“去博物馆去园林想要逛逛看看,感受不太好。”“感觉自己不是逛园林,是沉浸式体验摄影棚来了。”
以自然美景、古建筑取胜的景区和有着丰厚人文气息的博物馆这几年来成了“出片”神器,古建筑与花草、树木相映成趣的确赏心悦目,想要拍摄照片留作纪念也在情理之中,然而长期占据“最佳拍摄点”的商拍着实让不少景区感到头痛,部分商拍商家不顾景区秩序,带着大量的器材占道拍摄,影响了正常游客的参观,还有部分商拍商家为了追求最佳的拍摄效果更是做出诸多不文明游览行为,踩踏花草木石,移动景区造景等等,甚至还有网友吐槽自己被商业摄影师呵斥,原因是自己闯入了他的拍摄区域可能会影响到出片效果。为了把美景还给游客,一些景区、文博场所选择直接拉黑所有的商拍商家,明令禁止所有商业拍摄行为,即便是个人想要携带大型摄影设备进入景区也不可以。不过也有不少专业摄影爱好者担心自己会被误伤,毕竟他们也携带大包小包的摄影设备在景区各处拍摄,但并无商业行为。还有一些游客对完全禁止商拍进景区表示遗憾,他们认为不是有所商拍团队都蛮横无理,有专业的拍摄者提供服务自己更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面对商拍的挑战,更多的景区选择了灵活化管理,比如限定拍摄团队人数、查处有违规商拍行为的商家、开发游客专用拍照打卡区、实名预约登记以便管理等等。商拍服务的兴起与市场旺盛的需求有关,在提供给游客舒适参观体验的同时平衡好游客的“出片”需求考验景区相关方精细化管理的功夫,各个景区的人流情况、商拍扎堆的时间、地点都有所不同,视景区特色不同商拍团队可能出现的不文明拍摄行为也不一样,灵活精细的管理更有助于园林景区在满足新需求的同时还能守住美景。在《苏州市规范园林景区拍摄行为》一文中写道:“新规的出台,既未‘一刀切’禁止拍摄,也未放任商业行为侵蚀园林生态,而是以精细化管理实现多元需求的兼容。从预约分流到设备限制,从行为规范到违规惩戒,层层递进的措施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规则的温度与力度并存。”
记者注意到当前摄影拍摄预约系统已经上线运行,以怡园景区为例,其特色预约项目中可以选择“摄影预约”,预约对象为“婚纱、写真摄影及拍摄为主要目的的。”预约无需费用,需要登记摄影师身份信息,每队摄影组拍摄时间为2小时内,周一到周五分八组可拍摄时间段,每队拍摄人数限6人以下。预定后两次爽约、恶意登记、与游客争吵,不服从景区工作人员、安保人员管理的将被列入黑名单。万向娱乐官网针对游客量激增的法定节假日,怡园景区不开放商拍预约。